您好,歡迎來到癌癥藥物網! 收藏本站 在線留言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癌癥藥物網

專一的癌癥藥物網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

400-700-0899

  • 中外合作揭示LncRNAINHEG調控膠質瘤干細胞的分子機制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 是最常見和惡性的原發性腦腫瘤,中位生存期小于15個月,惡性程度高。膠質瘤中重要的細胞,膠質瘤干細胞(GSCs),是一類可以自我更新、分化、維持腫瘤異質性、與腫瘤生長和治療耐藥性緊密相關的細胞。闡明GSCs調控的分子機制將擴大我們對疾病的認識,并為靶向GBMs的有效治療策略提供參考。

  • 艾拉司群用于治療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

    美國FDA批準艾拉司群用于患有ER陽性、HER2陰性、ESR1突變的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絕經后女性或成年男性,在至少一種內分泌治療耐藥后的治療。這是獲批的口服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RD)。III期臨床研究EMERALD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內分泌治療耐藥的ESR1突變患者中,艾拉司群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3.8個月,而氟維司群或芳香化酶抑制劑組為1.9個月。

  • 埃羅妥珠單抗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效果

    靶向信號淋巴細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員7(SLAMF7、也稱為CS1、CD2 subset-1、CRACC、CD319)是一種細胞表面糖蛋白,在骨髓瘤細胞中表達水平高,參與調節骨髓瘤細胞與骨髓基質細胞的相互黏附作用。

  • 癌細胞轉移是癌癥惡變的特征,也是影響患者存活率的關鍵因素

    癌細胞轉移是癌癥惡變的典型特征,也是影響患者存活率的關鍵因素,因為開始轉移后患者死亡率高達90%。為此,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癌細胞轉移的啟動信號和具體細節。近日西班牙研究人員通過對潛在具有轉移能力的癌細胞進行研究,發現口腔癌癥細胞中存在一些可以表達高水平CD36蛋白的細胞。

  • H3K27M突變中線膠質瘤長期生存者的特征分析

    H3K27M突變的彌漫中線膠質瘤(DMG)是兒童常見的高級別膠質瘤,預后較差,中位總生存期為12個月。H3K27M-DMG在腫瘤演變過程中會有驅動基因改變。盡管預后普遍較差,但既往報道有長期存活者,這些長期存活患者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如體細胞FGFR1突變和具有非彌漫(局限性)組織學模式。本文回顧性分析H3K27M-DMG長期及短期存活者的臨床、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特征,目的是確定H3K27M-DMG長期生存者的特點。

  • 泛實體瘤治療新靶點—TSPAN8

    Tspans是四跨膜蛋白超家族(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TM4SF),在人類中有33個成員,包括Tspan1~Tspan33。Tspans是高度保守的四次跨膜蛋白,包含4個高度疏水的保守跨膜結構域,其中第1、第3和第4跨膜結構域含有未知功能的極性殘基,包括1個保守的CCG基序和另外2個半胱氨酸殘基,這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殘基是Tspans區別于其他四跨膜蛋白的特征。每個Tspans都有特定的伙伴,包括整合素、裂解素金屬蛋白酶復合物、生長因子受體和組織相容性抗原等,這些通過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形成TEMs,將膜外、膜間和膜內蛋白的信號傳遞至細胞內,直接或間接作用于胞內信號通路,調節細胞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

  • 他澤司他治療濾泡性淋巴瘤如何

    上皮樣肉瘤是一種罕見的、極具侵襲性的軟組織肉瘤。目前,根治性切除術是上皮樣肉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然而這類腫瘤非常容易發生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由于治療選擇有限,復發轉移后患者的存活率并不理想。

  • 免疫治療與實體瘤患者疾病進展后的腫瘤動態逆轉

    腫瘤免疫治療(這里主要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使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攻擊癌細胞。免疫療法單獨使用或與其它療法聯合使用已經成為許多實體瘤治療的標準。

  • 調節“癌王”轉移!四川大學發現胰腺癌轉移新機制和潛在治療靶點

    3月5日,四川大學朱青、韓俊宏共同通訊在期刊《Oncogene》上在線發表題為“tiRNA-Val-CAC-2 interacts with FUBP1 to promote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 by activating c?MYC transcription”的研究論文,研究結果強調了胰腺癌轉移的潛在新機制,并表明tiRNA-Val-CAC-2和FUBP1都可以作為胰腺癌有前景的預后生物標志物和潛在治療靶點。

  • 國內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耐藥共識發布!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惡性腫瘤。我國2020年新發肺癌病例約81.6萬,死亡率肺癌病例約71.5萬。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類型,占比>80%。

  • 培米替尼成為膽管癌患者的新選擇

    膽管癌又稱膽道癌,是一種難治而高危的惡性腫瘤,致死率極高,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約5%。膽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膽管包括肝門區至膽總管下端的膽管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可能與膽管結石、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疾病有關。

  • 這3種睡眠習慣,增加患癌風險

    睡眠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睡眠質量與癌癥風險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引發了人們對于良好睡眠習慣的關注。專家科普,不僅是熬夜,睡眠時間長短、午睡習慣以及睡眠環境等都可能影響睡眠質量,進而增加患癌風險。因此,正確認識睡眠對健康的重要性,調整不良的睡眠習慣,成為當今亟待解決的健康問題。

  • 腦干延髓海綿狀血管瘤罕見嗎?可以安全手術嗎?

    延髓海綿狀血管瘤罕見嗎?延髓海綿狀血管瘤較為罕見,發病率約為所有腦干血管瘤的5%。海綿狀畸形以偶發性方式或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條件發生。與白種人的散發性疾病相比,在西班牙裔人群中出現的腦畸形是家族性的。家族性海綿狀血管瘤歸因于三個不同位點的突變:7q21.2上的CCM1,7p15-p13上的CCM2,或3q25.2-q27上的CCM3。在相關的病例中,患者在延髓和肝臟都有血管瘤,這顯示了遺傳傾向。

  • 中晚期肝癌轉化治療迎來新機遇,院士領銜新版中國專家共識發布

    近日,《原發性肝癌轉化及圍手術期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在上海發布。該共識由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轉化治療協作組(ALCC)發起,在《肝癌轉化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1版)》(簡稱《2021版共識》)的基礎上更新修訂。該共識進一步理清概念、規范轉化治療臨床路徑,全面回顧了肝癌轉化治療和圍手術期治療的現狀,并提出了肝癌轉化治療和圍手術期治療的相關策略和實施過程需要解決的新問題,以期為推動該領域研究和臨床實踐奠定基礎,切實惠及肝癌患者。

  • PD-L1高表達原發性肺淋巴上皮癌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效果如何

    原發性肺淋巴上皮癌(LEC)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種極其罕見的亞型,自 1987 年發現以來,有記錄的病例不到 500 例。其中絕大多數發生在東亞或東南亞,并且與Epstein-Barr病毒(EBV)有關。雖然患有局部病變的患者可通過手術切除或切除后輔助化療進行治療,但目前尚未就明確的治療策略達成共識。

  • 臍帶血來源的NK細胞治療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現有治療手段雖多,但對晚期患者效果有限。去年,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發表了一個病例,探索了來自臍帶血的NK細胞在治療子宮內膜癌方面的潛力。

  • 記錄總數:14439 | 頁數:903  12345678910...>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国产精品VⅠDEOXXXX国产,免费精品久久亚洲